
中国“绿卡”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拿到的“绿卡” ,比尔-盖茨都不够格。
在中国人为拿到一张美国绿卡耗尽心机的时候,可能很少人了解中国的“绿卡”制度。街头随便抓住一个老外,问他是否有中国“绿卡”,恐怕都会得到否定的回答。如果真能抓到一个,那这人十有八九“非富即贵”,因为生活在中国的接近64万外国人中,只有不到5千人有中国“绿卡”。而美国1年就能发出100多万张“绿卡”,是现在持有中国“绿卡”外国人总数的200倍。外国绿卡每年吸引千千万万中国人移民,中国“绿卡”却似乎总在“拒人门外”。

2009年7月,“感动山东十大新闻人物”、9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获得中国"绿卡"。
“比尔-盖茨、巴菲特够不够优秀?他想来中国定居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按照现有制度,他没有现行规章所要求的中国工作经验!”这个网上流行的段子,其实并不是笑话,中国“绿卡”,即《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被调侃为“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因为得到的老外不足5000人。
相对于欧美而言,中国一直是一个非移民国家。1964年,外国人居留证制度解决了外国人在中国定居的身份问题。这个蓝色塑料皮的证件被戏称为“外国人户口本”。虽然制作精美,但是这个“户口本”并不意味着拥有相同的国民待遇。对于侨民,基层公安部门都会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监管,不定期检查。
外国人的“户口本”以前作用重在监管

获得中国“绿卡”是莫大殊荣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外国人居留办法明显滞后。但与解决永久居留资格问题相比,最迫切需要改变的是外国人在华活动范围与短期居留的限制。毕竟,上世纪80年代初,还鲜见想要在华永久居留的外国生意人和希望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
以北京为例,1984年4月取消了“40里圈”,外国人在北京的活动范围不再限制于以天安门为中心的40华里(20公里)半径内,但是仍然保留了116面“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准超越”的标志牌。1985年之后,这些标志牌开始陆续被撤掉。外国人不再需要办理旅行证就可以在绝大部分区域自由行动。
中国“绿卡”更像荣誉证书

中国“绿卡”
1985年是新中国移民政策的分水岭,《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出台,该管理法把外国人在华居留分为“短期居留”、“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三类。1986年,中国第一个外籍厂长、德国专家格里西先生成为中国第一位被授予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公开资料显示,1985年到2004年间,中国共授予3000多名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权利,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却只有90多人。
在这一阶段,中国“绿卡”似乎更像是政府颁发给外籍友人的荣誉证书。1999年,湖北省授予日本三泰株式会社社长常川雅通永久居留资格证书时,当地媒体报道称,“三年来仅有8位外国人获此殊荣,常川雅通是其中最年轻的幸运儿。”2000年9月,为褒奖通用汽车(中国)CEO墨菲和安达信公司中国主管澳大利亚合伙人吴港平为当地经济做出的贡献,上海政府向他们颁发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发放数量可怜的中国“绿卡”
2004年,中国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中国“绿卡”制度终于有了实施细则。当年,中国政府将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送到寒春手中,当时她83岁,在中国已经生活了56年。来华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专家,与杨振宁是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此后她放弃核武研究工作,来中国与丈夫从事农业研究。第一批获得中国“绿卡”的老外,大多是和寒春一样的专家,他们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达几十年。
持中国“绿卡”人群集中于北上广,个别省份个位数

获得中国“绿卡”的小朋友
外国人如想获得中国“绿卡”,首先得由本地公安局受理,然后需经省级公安厅(局)的审核,最后由公安部通过审批签发,前后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有效期分5年和10年两种,以18岁为界,分为投资类、任职类、亲属投靠类、特殊贡献类四大类。根据去年4月公安部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报告,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4752人,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1735人。
以北京为例,截至2012年底,持中国“绿卡”的外国人911名,主要是亲属投靠类和特殊贡献类。公开资料显示,北上广持有中国“绿卡”的人数占到全国的近一半。而西部一些省份稀少,有的省份甚至停留在个位数上。
门槛太高、条件苛刻,移民中国没50万美元别动念头

中国“绿卡”
在上海生活了10年的戴亮,身边的外籍朋友中没有一个拿中国“绿卡”的。“他们不是全球500强的老总,也没有在中国投资。”按规定,如果是投资移民,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金最少需要50万美元,而且必须连续纳税3年以上,这一标准似乎对老外没啥吸引力。
虽然他在中国连续缴税多年,说一口流利中文,但是他发现自己要申请“绿卡”顶多只能申请“特殊贡献类”,这也是中国“绿卡”获得者中占到1/3的类别。“特殊贡献的规定很含糊,没有人告诉我如何界定,我只能请所有合作过的中国机构、公司出具书面材料,证明我在这个国家的贡献。”
缺乏吸引力的中国“绿卡”
愿意申请中国国籍的都是周边穷国国民

中国“绿卡”办理手续繁琐
戴亮坦言,他并不想入中国籍,因为这意味着他必须放弃法国国籍。这也是很多持中国“绿卡”的欧美老外的真实想法。以香港为例,从1997年到2012年,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共批准1.2万余人加入中国国籍,而这些申请人的原属国籍主要包括巴基斯坦籍、印尼籍、印度籍、越南籍和菲律宾籍。
外国人才对中国 “绿卡”不感兴趣
在一些中国人眼中,西方的“绿卡”是梦寐以求的,如今外国人争取获得中国“绿卡”,则是中国国力增强、吸引力提升的标志。而在北理工教授刘国福看来,中国的“绿卡”门槛太高。“现行政策不利于人才引进,最重要的是想申请的很难符合条件,真正需要吸引的人也不一定愿意来。”
美国“绿卡”1年发放量是中国832倍

美国绿卡令中国人趋之若鹜
国际移民占本国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化程度的标准之一,欧美国家的这一数值可以达到10%到15%,亚洲国家普遍偏低,如泰国约为1.7%,而中国不足0.1%。2012年共有1202名外国人拿到中国版“绿卡”,而同期全球拿到美国“绿卡”的人数有103万人,是中国的832倍。
2011年到2012年,全球每年都会有100多万人获得美国“绿卡”。按国别算,中国人是美国的第二大移民来源国。从2003-2012年间的十年里,共有71.4万名中国人获得了美国绿卡,占到同期全球获得美国绿卡人数的约7%。2003年时仅有约4万名中国人获颁绿卡,到2006年就激增至峰值8.7万人。而近两年则稳定在七、八万人左右水平。美国移民政策的目的初衷之一就是吸引外国人才,大量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的是人才,也随之带来了惊人的财富。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其移民政策也从严厉转向缓和、从抵触转向吸引。2012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一项海外高级人才优待的制度,通过学历、职历、收入等评估标准分别制定积分,按照这一新规定,原本需要在日本工作10年的人才现在只需5年就可以拿到日本“绿卡”。
拓展阅读
“我提供了投资50万美金的证明,有完整的纳税记录,企业评估等材料,要到各个部委盖章,上到民政局,税务共商、使馆,公安部,下到街道派出所、居委会,往返美国三次,盖了一百多个章,盖完所有章就用了半年,前前后后办了7个月,才办下来。”今年54岁,来自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鲍勃(化名),回想起自己2年前办中国“绿卡”的经历时十分感慨。

“没有一个人能清楚地告诉我到底还需要多少辅助材料, 每次办到一个新的环节,我就被要求提供其它的补充资料。”据他所说,当时几乎每周有两天时间都在用来办这个,还往返了三次美国,开无犯罪记录和米国的纳税单据。
实际上,自中国“绿卡”诞生起,就被称为“史上最难拿的绿卡”。根据公开信息,自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获得中国“绿卡”的总人数为7356人。而据汇丰银行(HSBC)2014年公布的《外国人调查报告》(HSBC Expat Explorer 2014 Report)称,在华生活的外籍人士至少有83.4万人。
往返三次美国开证明 半年才盖完100多个章
住在北京市建国门外交公寓的鲍勃2年前开始帮自己的一家三口办理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证,俗称中国“绿卡”,“我在北京待了五年,我很喜欢北京,生意重心和家人也都在北京,我打算留下来。没有这个永久居留身份,我在北京买火车票、买车、买房或者就医都很不方便。”2013年7月底,鲍勃在查询了公安部下属的北京市出入境管理局的网站上有关办理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申请所需的材料后,他觉得并不十分难操作,由此开启了他的“办证”历程。
据鲍勃说,看起来办理流程是很简单的样子,但是辅助材料却异常的繁琐。“为什么盖了100多个章呢?我举个例子,为了证明我身体健康,我有我的医生证明还不可以,还要到卫生检疫部门指定的机构体检和开具健康证明书,这还不算,我还要回美国开具健康证明书,并且是要去在美国的、经中国驻美国使馆认证的医疗机构开具健康证明书,并且要证明我家人也同样身体健康,只是这一份材料我就办了1、2个礼拜。”
“因为不止需要我在中国公司的纳税记录,企业评估等材料,还要提供我在美国当地的存款纳税证明,房产,社保等材料,前后往返了三次美国。”
鲍勃居住的地点是建外大街上的外交公寓,按出入境管理局的规定,他要提供近三年的租房协议、收据,还要提供房主的身份证明,街道居委会的居住证明,街道派出所开具的居住地证明等等。
除了材料的繁琐和盖章的复杂程度以外,令鲍勃最有怨言的还有中国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的工作态度:“去出入境管理局咨询,那的工作人员让我去居委会开居住证明,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居委会在哪里。我住在外交公寓这么多年,根本不知道居委会在哪里,而且使馆居住区那边,都没人知道居委会在哪里。我是个‘老外’,就算我找到了,我又怎么跟居委会的人解释清楚这件事呢? 最后,还是在我一个中国员工的陪同帮助下,我开到了证明,得到了这个章。”
帮助鲍勃办理“绿卡”的中国籍员工Mabel补充道:“因为他岁数有点大了,需要就医,每次看病以后的国际医疗保险都要寄回美国报销,这些往返保险单都要提供,那也是一场噩梦。”
鲍勃称,自己还提供了在中国所有的收入证明、支出完税、购买车辆的情况、医疗保险、在中国的投资意向、发展规划、公司经营是否顺畅的证明、员工的雇佣情况、明细、报税和社保;子女、配偶的健康状况、社保情况;还要证明家人是否在中国有工作,有工作就又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收入支出证明、家人的无犯罪证明和医保单据等各项材料。
前后用了7个多月时间,鲍勃终于在2014年3月中旬拿到了永久居留身份,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我还算是办理得比较顺利,成功拿到‘绿卡’的少数人。我有个德国驻华使馆的朋友,卡在了中间的盖章环节,到现在也没有拿到永久居留资格。”
“绿卡政策”12年4次完善,仍需加强
早在2004年,我国首次出台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也被称为中国“绿卡”。
2012年12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25个部门联合下发《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规定持有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员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最新的、更详细的《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明确了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出入境、就业、购房、办理金融业务、申领驾照、子女入学、交通出行、住宿登记、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资格待遇。
与“老外”鲍勃有同样坎坷“盖章”经历的,还有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据澎湃新闻早前报道,2012年王晓初在人社部工作期间主抓外籍人士在华居留及永久居留政策制定工作时曾表示,“25个部门要协调,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谈,难啊!好不容易文件弄下来了,最后一共盖了25个章,3页纸!”
2016年2月19日,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对《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的几项亮点进行了解读,称今后外籍人士申请办理永久居留的流程会更加便捷、开放、务实。这一系列规定将使更多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有资格申请永久居留。
结语
不少专家都认为,根据当下中国面临的阶段,应该加大对外国技术移民的吸引,放宽对这部分人群的“绿卡”限制。面对大量优秀人才和资本的流失,中国不仅要留住人才,也要向外国的优秀人才张开怀抱。

更多奥兰多房源咨询:
1.拨打电话:
美国1-407-405-3140
中国13699289903
2.微信直接留言:
请尽量详细阐述您的需求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3.登录我们的网站:
http://www.mymultichoice.com
4.发送E-MAIL:
mymultichoice@gmail.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订阅我们】点击右上角...→关注公众账号,或在添加朋友处输入账号:mymultichoice
【分享或收藏】点击右上角...
【查看新房推荐】关注本账号后,回复“新房推荐”
MULTI-CHOICE REALTY, LLC是您首选的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我们致力于向国内高端投资人士提供专业、客观、有效的美国房地产投资咨询以及房地产出租、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做最值得您信赖的美国房地产服务专家。
微信号:mymultichoice
经纪人微信号:js4074053140
经纪人微信号:lixiao534347

了解更多户型结果及价格,请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