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香港的低收入人士住在逼仄的板间房里。在内地,这样的极小户也开始“登堂入室”了。
王朔说:“50后,基本穷逼;他们的孩子80后,基本苦逼。”而住在“六平方米88万”的天价蜗居里,我们只会觉得自己像一个傻逼。
深圳楼市经过几轮疯狂暴涨后,出现了“六平方米88万”的鸽笼房,均价15万/平方米。别看它又逼仄又昂贵,一上午不到就售罄了。这样的房子在深圳租一个,据说也要4000元/月,供不应求。
实际上,当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8月曾对媒体表示,该“鸽子笼”户型不属于住宅户型,与房地产预售无关,属于二手房交易。也就是说,有人将二手房重新装修后,炒作成新盘开售。资本和炒房者合谋炒高了二手房楼价,“六平米”看起来不是“关爱深圳奋斗族”,而是羞辱这些为了买房累瘫的年轻人。
深圳“鸽笼”,为了节约空间,床板可收缩进墙里。
还嫌中国人活得不够累吗?中国人的“累”:
“物价一个字:涨;房子一个字:贵;空气一个字:脏;食品一个字:毒;生病一个字:怕;读书一个字:空;土地一个字:征;城镇一个字:拆;交通一个字:堵;税费一个字:多;开支一个字:高;收入一个字:低;保障一个字:无;福利一个字:少;打工一个字:苦;生意一个字:难;没钱一个字:怂;有权一个字:牛;官腔一个字:假;亲友一个字:钱;信用一个字:缺;感情一个字:乱;负担一个字:重。”
对这一串辣评,有网友将之凝缩成一句话:“生活一个字:累!”
从去年4月,到今年6月,深圳房价的飙升速度。
那么国人到底累在哪里呢?
中国人真正的累不在于吃苦,而在于吃亏。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人到底累在哪”这个问题:
“勤劳苦干难以致富,发明创造难以致富,专业技能难以致富,遵纪守法难以致富,单打独斗难以致富,自力更生难以致富……”
置业安家,希望越来越渺茫。
买个房,可能要一辈子受累
新时期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大抵能用一副对联准确呈现:
上联:做卡奴、做房奴、做车奴、做妻奴、做孩奴;下联:赚票子、买房子、养车子、供婆子、宠孩子。横批:想想都累。
如今中国人的累,已经从上一代“挖大渠、脱大胚、扛大包、锄大地”的“革命主义式的劳累”,过渡到对“房子、票子、车子、婆子和孩子”这五项指标的深度忧虑。“50后、60后可以安贫守穷,但如今80后、90后行吗?这显然是道‘五子登科’的人生必考题。望着身边的人全都上九天揽月了,你还安于自娱自乐地五洋捉鳖?”
白领的收入可能达到一两万,但在物价不断飙升的一线城市,要买房、养家依然有压力。
中国人的‘财富之母’被侵权了。“土地之母”的说法源于“政治经济学之父”、英国人威廉·配第,他曾在17世纪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观点。“劳动者失去了土地,就要吃苦。”居住尊严是其次的,无根的中国人只求一寸立足之地,哪怕是“六平方米88万”的天价蜗居。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评价目前中国人的购房现状:“中国的房子是不能自由恋爱的,自由恋爱是不发结婚证的,所以必须透过地方政府和地产开发商而向他们买房子。”而在杨连宁看来,一旦只能买商品房,那城里人就要受10年累也不止。“因为你买不起。你按揭买下一套婚房,还债要还到接近退休;退休后按照养老政策,你可能还要缴械投降,缴出这套房子才有钱养老。到头来自己咬牙买下的一套婚房,本是明媒正娶,到最后跟讨了小老婆似的,需要一辈子受累。”
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个人购房后只享有房屋使用权,而无法支配土地所有权。在《中国人为什么活得累》一书中,杨连宁道出了国人面对土地时的无奈。
城市化在中国式拆迁中进行。
问题不是市场化,而是垄断专卖
王朔说过一句话:“50后,基本穷逼;他们的孩子80后,基本苦逼。”杨连宁对此深以为然。与50后、60后“劳其筋骨”的“四大累”相比,劳心劳神的现代国人五大累,绝非仅靠工具更新和技术引进就能解决。
解决新一代的“五大累”,需要升级“软件”才行。杨连宁表示,“房子、票子、车子、妻子和孩子”代表的新社会“五子登科”,每一科都有日新月异的消费档次,人生考试产生的压力、负担、惶恐和焦虑皆出于此。“结婚你得买房子、车子,买房买车你得有票子,工作不顺心会惹怒妻子,票子不够多会牵连孩子……这五大累是相互关联的,一荣俱荣,当然一损也俱损。”
在儿女教育问题上,很少国家的家长像中国家长这么累。
低征购吃农民,高房价吃市民;蓝领过劳死,白领过虑死;水电煤气学区房,看病吃药打电话,哪一个不是劳,哪一项又看不出累?中国人在新时代的累,似乎已经凌驾于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之上,由经济原因催生,却最终在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处处发芽。
“市场分化不是我们的麻烦,垄断专卖才是我们的麻烦;脱贫致富不是我们的麻烦,为富不仁才是我们的麻烦;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麻烦,特权独占的人先富起来才是麻烦;贫富分化不是麻烦,内亲外疏、有贵有贱才是麻烦;社会分化更不是麻烦,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才是麻烦。”
中国的贫富差距还在日益扩大。
“二元制”涵盖了多数人的生存方式
除了需要应付现代版的“五子登科”,中国人还需要时时提防这个巨大人情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中国特色”。
其实光是“父母在,不远游”和“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两句相互矛盾的话,就够既重亲情也梦想远方的中国人纠结的了。在杨连宁看来,由亲情制造出的“软骨病”,全民都没法免疫、预防。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关系网庇护下,“中国式拼爹”似乎已经渗透社会的每个角落。这既造就了只重亲情而对亲缘圈子外的群体漠不关心的“等差待人”,也使根据亲疏有别来区分尊卑贵贱的“差序格局”成为社会主流。试想,一个人活在这样一个“东方式裙带关系社会”,天天遵从近亲远疏的“特殊主义伦理”,如此这般日复一日,他能不累吗?!
制度越不健全,人脉就越重要,市场越不公平。各种复杂的人情关系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使转型更为困难。
“当年我当工作队长下乡,也得先打探清楚县长与组织部长是亲家,县委副书记和公安局长是‘挑担’(连襟),这样才不至于捅了马蜂窝。我有同事下去当县委书记,也对我说过实话:由于经年累月的近亲繁殖,你想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可能会得罪半个县城。”
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经济思想也体现在饱受诟病的“国企病”上。杨连宁认为:“在管制经济年代,全民都像是被圈养、喂养的动物,而如今则成为了市场化生存群体,需要自己养活自己。”
中国游客在国外自助餐厅抢虾。
他同时认为,几千年来,大多数国人小农化、村社化、家庭化的谋生方式始终没有大变。这也意味着一个二元化的生存方式没有大变:“有权无权、有贵有贱、有亲有疏、有肥有瘦、有富有贫的二元的、双轨的体制机制安排,涵盖了多数人的生存方式。”
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骨子里有着“气人有、笑人无”的劣根性——“看见别人家的米汤比自个儿家的稠,心里就不平衡了”。这样活着能不累吗?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封号频繁想读此类好文章请加微信:sxjj27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死不起!
更多奥兰多房源咨询:
1.拨打电话:
美国1-407-405-3140
中国13699289903
2.微信直接留言:
请尽量详细阐述您的需求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3.登录我们的网站:
http://www.mymultichoice.com
4.发送E-MAIL:
mymultichoice@gmail.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订阅我们】点击右上角...→关注公众账号,或在添加朋友处输入账号:mymultichoice
【分享或收藏】点击右上角...
【查看新房推荐】关注本账号后,回复“新房推荐”
MULTI-CHOICE REALTY, LLC是您首选的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我们致力于向国内高端投资人士提供专业、客观、有效的美国房地产投资咨询以及房地产出租、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做最值得您信赖的美国房地产服务专家。
微信号:mymultichoice
经纪人微信号:js4074053140
经纪人微信号:lixiao534347
了解更多户型结果及价格,请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