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和孩子,是城市中产最要害的利益关切,是这一阶层构成和身份认同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焦虑的来源。这阶层有这样的壮志雄心与不安全感,孩子是他们完成接力式向上流动的希望,就像人类学家项飚口中的“蜂鸟”,“在社会阶梯上继续攀升的机会渺茫,又急于巩固与下一阶层的边界,导致他们始终挣扎在一个‘悬浮’状态中,或许只有振动或者奋斗本身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满足。”
——张之琪:挣扎在“悬浮”状态的中产
“三原色”事件的讨论是前几天朋友圈的超级热点,这是“三原色”微信指数的上升速度,爆发的热度和速度可谓是不可思议。
除了生而为人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肇事者们的愤怒,讨论背后,也有作为“中端人口”的城市新中产的根本性焦虑:他们希望通过投资孩子的教育实现家族阶层的“接力式向上流动”——让家族后代的社会阶层继续提升,或者是说家族阶层的“保守性防御”——避免让家族后代跌入社会底层。于是,孩子的教育成为了城市新中产之殇,“中端人口”家庭不得不又心甘情愿地将收入的很大比例花在孩子教育上,却越来越发现,他们快要养不起孩子了。
(一) 众生相:
不同第一反应依然映射了不同的社会层级
简单观察后发现,我的朋友圈中好友的反应差别非常大,可以大致分成三类:
(1)学生、刚刚毕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
我身边的多数同龄人还在大学读书,也许刚刚毕业开始工作;养育子女对他们来说还是个遥远的话题。
他们更多质疑事件发生后大面积的删帖现象,关注每个人表达的权利
也有人开始担忧起未来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养育孩子
(2)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年轻爸妈
比学生群体稍微年长一点的正好就是孩子正好该上幼儿园的年轻爸爸和妈妈了。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反应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愤慨。他们似乎已经不在乎“三原色”幼儿园事件会怎么处理。
他们分享的内容多是,“美国防性侵动画”、“妈妈如何帮孩子检查身体”
(3)“成功人士”
“当权的人不喜欢争论。”
——普希金
我朋友圈里的那些在各自领域被认为出色的少数“成功人士”,对于这件事似乎非常云淡风轻,他们要不就是继续分享自己公司的新消息,要不然就是这两天没有任何新朋友圈。
我唯一看到相关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仔细回想一下,他们的小孩有些在北美、澳洲接受教育,要不然上的是每年学费超过20万的国际学校。
开了风扇,吃着冰琪淋,不但和“水位大涨”“旱象已成”之处毫不相干,就是和窗外流着油汗,整天在挣扎过活的人们的地方,也完全是两个世界。
——鲁迅《知了世界》
(二) 他山石:
知识资本愈发昂贵,美国的昨天预示中国的明天
万维钢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还要贵的社会》举了这样的例子:
-
【长租自住高回报】独栋5卧3卫浴1... 3,909Sq. Ft (约合363.2平方米)查看详情
-
【全新长期出租独栋别墅】奥兰多迪士... 1,672 - 2,807查看详情
-
【奥兰多独栋别墅】3卧2卫浴170... 170㎡查看详情
-
【长租自住高回报】独栋5卧3卫浴1... 3,909Sq. Ft (约合363.2平方米)查看详情
-
【全新长期出租独栋别墅】奥兰多迪士... 1,672 - 2,807查看详情
-
【奥兰多独栋别墅】3卧2卫浴170... 170㎡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