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产阶级生活得怎么样?
在中国,怎么样才算步入中产阶级?在瑞信发布的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指出,有5万至50万美元(约32.75万-327.53万人民币)的净财富的成年人属于中产阶层。根据瑞信标准,中国的中产阶层达1.09亿人。
此报告结果一出,网友们大呼自己“被中产”了,并设定了更苛刻的“中国式中产阶级“标准:年收入50万以上,还要有百万流动资金,标配三大件不能少:好房、好车、好的教育背景,并伴随休闲活动的升级:转向更高大上的品酒、网球、马术、社交聚会等。
然而,即使达到这样的标准,似乎中国的中产阶级活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潇洒。2016年7月的《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
每月房贷的压力、子女未来教育的投资、甚至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都让人意识到医疗支出的变数之大,中产地位可能朝不保夕。
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在焦虑,中产危机、中产焦虑,这些词语被挂在心头,可能品红酒、看芭蕾、上企业家精英课堂,这些潇洒鲜活在朋友圈,而转过身,五味陈杂的是每天真实的生活……
中国式的“中产阶级”生活,可能是一场不敢停下的人生赛跑,抱着想要更好生活品质的初衷而努力踏入中产,但不知不觉间却无可奈何地离享受生活越来越远。
那么,美国的中产阶级是怎么样?
家门口的草坪文化
——一块精心打理过的草坪是主人的名片
说起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形象,相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大概是:一栋漂亮的带前院的小楼前,西装革履的中年精英与贤惠得体的妻子,笑意盈盈牵着孩子们的手。但其实,比起豪华的房子,前院的草坪更大有玄机。
你知道吗?在美国,自家前院种植的绿荫植物更能代表这家人的实力背景,只要沿着街道走一圈,就能从草坪的大小和维护的情况,迅速判断各户人家的财富状况。
图为电影《伯德小姐》里典型中产阶级的住宅
其实一块养护良好的草坪,早在中世纪就先成为英法贵族的实力象征。
其原因在于,虽然一块草坪本身的购买价值可能并不昂贵,但要照顾好它可却实在不容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和人力去悉心养护,光每年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就是天文数字,而得到的回报没有粮食谷物,也不能供牛羊畜牧,不过只是满足了自己赏心悦目,过去挣扎在温饱线的普通劳苦大众根本无力负担这么“奢侈”的爱好。
图为欧洲城堡的标配:城堡前院是大面积精心养护的花园
而草坪文化衍传到当今美国,功能出现了更多有趣的变化。
除了传统地被视作一户中产阶级家庭是否运作良好的名片外,与过去贵族单纯为了炫耀实力而供养草坪不同的是,现在的美国人非常乐于花时间在亲自打理草坪上。
他们不仅愿意为之购买各种除草工具,草坪业(植物、肥料、割草机、洒水设备、聘请除草专家等)在美国的产值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更将它视作一项全家参与的家庭活动。
因为小小一块草坪,带来更多的是家的归属感与温馨感。门前的绿荫缤纷让自己的家宅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这里也是孩子们从最初开始蹒跚学步到肆意奔跑的地方。许多商界富豪回忆自己赚到的第一桶金,都会笑着说是十多岁时帮助打理家庭草坪“打工”得来的。
可以说,如果以前“家门口的草坪”是实力的名片,那么现在的草坪文化更赋予了美国中产阶级浓浓的家庭温度,一块草坪背后,蕴含着一家人共同经营的深厚心意和美好回忆。
没有一猫一狗还算人生赢家?
美国中产都爱吸狗吸猫
美国人注重家庭概念,并且非常热爱动物,在他们心里宠物就是如家人般的存在。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几乎每任总统都会带着猫狗进驻白宫,养最多宠物的总统柯立芝就曾经说过:“不喜欢狗的人,没资格住进白宫。” 奥巴马的爱犬葡萄牙水猎犬“波”甚至独立的脸书账号,“波”还有一款以它命名的豆豆娃宝宝玩具。
奥巴马的两只爱犬:葡萄牙水猎犬
其实不止美国总统爱吸猫吸狗,放眼望去各国领导人都主子控,最有名的可能就是俄罗斯著名爱狗人士,战斗民族的总统普金。
去年普金65岁生日时,土库曼斯坦总统赠送了一只中亚牧羊犬,当时是土库曼斯坦总统捏着小狗脖子向媒体展示,结果普金坐不住了,立刻将小奶狗搂在怀里,满眼宠溺,眼神温柔,简直是一改平日铁血硬汉形象!
2012年的时候,日本赠送给普金一只秋田犬,普金一手带大,还在2016年日本代表团访问时骄傲地秀出爱犬,简直就和我们普通人在聚会时爱秀自家孩子没什么两样啊。当时秋田犬一进大厅就开始狂吠,把日本代表团吓得只能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地微笑,而普金不慌不忙从昂贵的西装口袋里一把掏出狗粮,开始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
衣食住,尤为注重品质感与体验感
衣
美国的中产阶级不太刻意追求是否大牌logo傍身,如果你在纽约街头走一圈,比较少会见到手提品牌显眼的奢侈手袋的女士,但这并不代表美国中产对衣着服饰就没有追求,相反,他们看重的是面料工艺和剪裁合体舒适。一件衣服是否做工精细、面料舒适,剪裁适合自己体型、自身穿着体验的满意才是最贵的标准。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有一次公开了他的衣柜,看似完全一样的衣服排成一列,款式就是简单的圆领T恤和连帽衫,但你以为小扎就是个不修边幅没有审美的直男吗?其实,单这件T恤就来自意大利低调奢侈品牌Brunello Cucinelli,此品牌以超级细腻软糯的羊绒成衣闻名于世。而小扎的这件T恤单价为2300人民币,更别提这个衣柜里目测有10件+的同款了。
食
美国人特别重视对家庭关系和家居环境的投资。也许你想象不到,美国中产在家居花费上,比起客厅,最舍得投资的是厨房和卧室。
在美国有一种特有的厨房社交文化,比起一个人吃大餐,他们更喜欢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的乐趣。无论工作多忙,美国中产们会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家庭聚会、户外野餐,且不惜重金购买质量最优的烤箱、烧烤架。
可能厨房在中国人看来,是关起门来一个人独自掌勺的地方,但在美国,厨房多半是开放式非封闭空间,连接了餐厅和烹饪多项功能,它承载着与家人互动的重要作用。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熟悉的美剧里的人际交流,人物关系的推进发展很多都在厨房完成,它是美国人生活的重要情感场所。
想象一下,与朋友在嬉笑聊天的气氛中一起准备一桌大餐共同分享,是不是比独自品尝美食更别有一番乐趣?
或者是在周末的早晨,与爱的人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在厨房一起做爱心早餐的甜蜜画面,是不是让厨房充满了温度?
《生活大爆炸》里闹哄哄的开放式就餐环境也是温馨的大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住
再来说说卧室投资,挑选简单的床上四件套在美国是门大学问:床上用品可以分出8大件;面料从布料材质、布匹密度、织法各个维度任君选择最合适自己肌肤的一款。
其实美国中产之所以会如此注重家居环境品质的投资,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对家庭的依恋和对自己生存空间的强烈归属感。也许他们不是天生的设计师,但他们会悉心布置属于自己的天地,而那些经过严苛挑选出的家居用品,让这片承载着情感的空间变得更有温度;并且通过自己对家居环境的改善,让内心更充满幸福感。
中美生活中还有哪些惊人差异...
1市长与平民没什么两样
记得2000年在OSU,布什和戈尔都去OSU演讲争取选票。我当时开车从住处去学校,在快到学校的趴车场的时候,有俩个警察提示我停下车。我停下观望,只见四辆黑色轿车开了过去,随后俩个警察开摩托走了。一会经过学校礼堂,才知道布什同志在里面演讲,刚看见的四辆黑色轿车就停在外面。当时我就想这种不扰民的举动在中国肯定是做不到,一般就要几条街戒严了。
2001年圣诞节张惠妹到硅谷开演唱会,我当然不错过跑去观看。演出还请了SANJOSE (硅谷的英文城市名)市市长,演出快结束时,张惠妹请市长上台,台上还有很多观众,市长很自然的就和观众一起跟随张惠妹的歌声又唱又跳。那首歌结束,市长站在观众的队伍里,不声不响的和观众一起排队走下台。
当时我又想,这要在中国,市长不在台上被介绍恭维一番,事后不再讲几句,然后由众人掌声和目光送下光荣走下台,那会出大事的。比如市长大发雷霆,某些人受处分……
2美国的餐馆没有雅座
有一次和俩个中国朋友去吃饭,其中是一个北大的学生,说话风趣反应敏捷,我非常喜欢听他说话,他总是能把很单调的事情说的风趣异常。那次也不例外,他笑着问我:“你发现了没有?美国的餐馆里没有雅座。”我点头表示同意,他继续说:“要是在美国某个餐馆还弄个雅座,老板碰见有钱的喊声:楼上请!那肯定挣几辈子的钱都不够打官司的。”顾客来了,指着雅座说:我要坐那个位置!要是不交钱不让座,那肯定上法院了,老板得按歧视罪处理,那什么精神损失费乱七八糟一加起来,没法计算了。
美国上学要实习平权法,那就是按照种族比例招收学生。比如黑人学生,他们一般学习都不好,但大学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平权法招生一定比例的黑人学生,不能因为黑人成绩比别的种族差,大学校圆里就没有黑人学生了。
3普通百姓都有社会保障
前阵子看雅科夫写的一篇关于医疗制度的文章,我当时看完了吓了一跳,心里也着实难过。这市场化不叫市场化,叫做乱七八糟自由化。在再发达的国家,也不是绝对市场化的,比如在美国医疗教育很多方面其实都不市场化。医疗实行保险制度,一般由自己所在的公司买全家的医疗保险,就比如我先生的公司就买我们俩个的医疗保险,如果有孩子,孩子的也公司买。家庭年收入在3万美金以下,国家就会相应的医疗保险政策,当然还是有买不起很好的医疗保险的。我认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动了个大手术花了80多万美金的手术费,是中国过去看孩子等绿卡的中国公民,送进医院没钱也没医疗保险。医院确定了,还是动了手术,根据老太太的收入,每个月付80多美金偿还,其实到死我估计也还不了一万块钱。
记得以前中国的工人买房子是所在单位负责,现在买房子开始市场化了,前俩天看了一篇文章,说中国加大步伐的房地产改革如果不放慢脚步会出问题。其实居民买房子也不应该完全市场化,美国政府其实分担居民买房子,比如一个朋友买了一个54万的HOUSE,30年还清,每个月付2700$,但政府每个月退税大概500$,其实这是政府负担的一部分费用。
还有教育,我是96年上的大学,那年中国高校开始自费制度,我当时学费好象是一学期2400元,其实对于很多家庭这是很大一笔支出。但美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如果你有钱可以上私立学校,家庭很一般的上公立学校。今年我填报税单的时候发现,在加洲,如果你是加洲居民(在加洲交税一年便是加洲居民),那么你自己或你的配偶孩子如果念本科,头俩年的学费可以退92%,后俩年是70%多。研究生也退,我算加洲居民,一门一千多美金的课退了好象300多。如果这样还嫌贵可以上社区学院,每个学分十几块钱,到大三或大四再转到洲立大学,所有学分全转过去。
4中国有“平权教育”吗?
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基础建设等等。那天和过时聊天,说起来不知道中国政府把钱花在哪块了,哪一块都乱七八糟的。可美国是实实在在感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总统洲长什么选举,他们要自己去筹钱,国家不会来出钱的。美国还要耗费在全世界东打打西打打的军事费用,还要给自己心爱的小破